第二百六十三章 开学了(2/3)
崔辰逸有女朋友,沐文曦都要误会他们关系匪浅了!
林瑶也意识到了不妥,赶紧解释道:“我找他凑个数而已,还找了其他人,当然,他肯定是不乐意帮这种忙的,所以才会甩脸色。”
沐文曦认真打量她一番,由衷感慨道:“看不出来,你们居然感情这么好。”
林瑶震惊地瞪大眼睛,“我和他话不投机三句多?怎么可能会感情好?”
沐文曦抿唇笑笑,不语。
林瑶差点对天发誓,“至少没你说的那么好!”
沐文曦并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,不多时,教授再次走上了讲台。
“我们先来回顾一下,上节课所讲的古典贸易模型,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,B国有50名劳动力,如果生产棉花的话,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,B国也是2吨;要是生产大米的话,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,B国则是15吨。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?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?”
这应该算得上入门题型了,旨在帮助在场的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对于贸易国经济造成的影响。
课堂上所讨论的这些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国际贸易,所谓的理想状态是指有很多前提的: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其规模收益不变;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;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……
不论哪一点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,所以说,理论就只是理论而已,和实践存在巨大的差异。
譬如林瑶实际工作中所从事的只是机械零件的出品,或许未来还会进口。但本质上,她和她的公司的贸易行为,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。
但是国与国之间出于种种原因设下的贸易壁垒,往往会给卓越这样的小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。
从这方面来考虑,那么学习这些理论,未雨绸缪地作出一些应对措施还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。
这边林瑶思绪万千,而她的同学已经开始回答老师的提问。
方伟声音洪亮,回答道:“B国。”
“理由?”
“B国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,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,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。”
教授朝他微微颔首,“没错,那么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?”
刚刚坐下来的方伟又拼命举手,教授示意他回答。
方伟自信满满,再次回答道:“B国。”
教授点头,“那我们请这位同学上来画一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线,并据此分析,为什么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。”
方伟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,他翻着手上的书本,试着从书上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画法,可惜没能找到,他只得带着课本走上讲台。
到了教授跟前,他自然没那个脸去翻书,只能摆出思索状。
时间一点一滴过去,方伟始终没有落笔,底下的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。
方伟渐渐涨红了脸,他拿起粉笔只胡乱画了个座标,外加半个括弧,不等教授评价就逃也似的回去座位上了。
这显然不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正确画法。
教授皱眉,问道:“其他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?”
底下的同学集体噤声。
教授只得拿起了点名册,“张虎。”
蜷缩在教室最后一排角落里打盹的某彪形大汉在其他人的推搡中,迷迷糊糊地站起身来。
他的态度特别诚恳,“对不起,教授!我没听清,能不能重新讲一遍?”
众人发出一阵哄笑。
教授摇了摇头,他沉下了脸,说道:“如果你们班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,那么所有人的期末考试成绩都会减去五分。”
原本眉开眼笑的众人顿时安静如鸡。
沐文曦推了推林瑶,示意她上去画那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线。
林瑶却没有心思出那个头,她也不认为教授真会将大家的成绩扣五分,无非是用这种方式帮大家紧一紧弦,能够认真听讲罢了。
林瑶自然不担心自己的期末考试会不及格,就算她的成绩扣掉5分,及格都不成问题,其他人却未必了。
张虎等人眼巴巴地望着林瑶,就连方伟也时不时看一眼她,沐文曦则直接攥着她的袖子,一下下地扯着。
林瑶不解,用眼神问她:你不会?
沐文曦咬着下唇,轻轻点了点头。
林瑶了然,沐文曦的工作和国际贸易无关,她根本没听。
工大在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时还是颇费一些心思的,不仅要求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深度,也要求他们的知识面达到一定的宽度。
这就意味着他们总共需要修几十门课,才能修够学分。
可是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,他们只想学其中一部分对工作有用的,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。
他们选修其他的课程,真的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