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向库房窥视的人(3/4)

50来岁;另一个比他矮,40岁左右,汗毛挺重。他穿的是航空皮夹克,带毛领。他们都是沈阳口音。别的记不清了。”

“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凭证没有?”

“我卖车时留了个心眼儿,向他要证明,他给我留下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。”

“那身份证是真的吗?”

“是真的,我看到原件了,上面的照片和他本人长得一样。”

十分难得!由于小刘的机敏,并一直保存着,才使这份买主身份证的复印件落到侦察员手中。身份证上,买主的姓名、出生年月日和住址都印得明明白白,住在皇姑区寿泉派出所管内。

到寿泉派出所了解,这个姓王的人和他的哥哥的住址相距不远,两人长期在车行倒车,俗称“行痞子”。此二人嫌疑重大,董兵带人在他们住家附近守候到半夜12点,当他们回来后,带到分局审查。

讯问中,弟弟说,单位“放长假”,他和哥哥一起倒卖摩托车。997年3月,他们在苏家屯以7600元买了一辆蓝色“长春铃木”100型摩托车,手续是全的。时间长了,只记得车牌号打头的数字是个“8”。一周后,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。

喻成问:“卖给谁了?”

“在塔湾车行卖给了一个叫‘老三’的人了。只知道当时他在市文化宫转盘附近拉脚,名字不知道。”

最后的冲刺

“以后你又见过他吗?”喻成问。

“没见过。我哥见过。”弟弟答。

讯问哥哥,他说的与弟弟大体一致。他说:“卖车后过了半个月,这个人来找我,要我给他退,说买贵了,我没给他退。当时他还找来10多个人,要和我打架,但我也没给他退。”

“事后你又见过他吗?”

“在文化宫转盘,他骑那辆摩托车拉脚。我没搭理他,就走了。”

让小黄暗中辨认那哥俩,他把他们都否了。

排除了这两个人的嫌疑,必须查找那个买去蓝色摩托车的“老三”。可是,这个“老三”姓甚名谁?家住哪里?他现在还在沈阳站、文化宫一带拉脚吗?

28日中午,王云阁传呼董兵。王云阁在分局里坐镇指挥,同时兼顾着3条线。哪一条线能否取得进展,都关系到“3·8”串案的侦破大局,所以,哪条线也不能放松。

董兵理解局长的心情,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:“局长,你放心。今天我一定把他查个明白!”

再说陈强、王豹等人查找“辽a97649”红色摩托车,车辆登记底卡注明,该车车主姓曹。他们同样不顺利。赶到当地派出所,户籍民警已经下班回家了。此事不能耽误,打传呼找他,他刚到家,又打车回来了。调出老曹的户籍底卡,住址一栏上明明写着具体地址,可是,那间房子住的不是老曹,是别人租住在那里,房子又是另一个人的,整个一本糊涂账。

通过又一轮查找,发现老曹住在另一个派出所管内,但具体住址在哪又不知道。后来,通过户籍底卡上写着他的女儿在某银行工作,儿子在某小学读书等线索,历经周折,最后终于确认了老曹的住处。

陈强带领侦察员在老曹住处周围守候,从下午一直守候到夜里10时。漆黑的屋子亮灯了,在派出所户籍民警和居民委干部配合下,叫开房门,侦察员一拥而入,将老曹拿下。

老曹慌了:“干什么?”侦察员说:“现在不能对你讲,跟我们走一趟!”

一搭眼,老曹身材比较胖。陈强心里犯了嘀咕。不过,既有重大嫌疑,必须把他带到分局接受审查。

王豹讯问,老曹回答,下面就是当时的笔录,读者看后会从中受益的。

王:今天因为什么把你找到公安机关?

曹:我给别人办过摩托车牌照。

王:什么时间?

曹:从1991年左右开始给别人办的。

王:你办了多少?

曹:有记录的7个;还有用我的身份证办的,但不是我经手。

王:为什么用你的身份证办牌照?

曹:当时市内不能办,我的身份证是于洪区的,能办。

俗话说:“无利不起早”。老曹这样干是违法的。他如此热衷于这档子事,究竟得了人家多少好处?他想没想过,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?今天,报应到了,他被“请”到了公安局。

王:有一辆90型红色摩托车,车牌号码是“辽a97649”,这辆车是用你的名字办的手续,有没有印象?

曹:办这辆车时,有个联系电话。(老曹说了电话号码)

王:这个电话是谁的?

曹:老马的。(姓名从略)

王:他是干什么的?

曹:于洪区陵东乡……公司经理。

王:他办过摩托车手续吗?

曹:办过。

王:他用没用过你的身份证办摩托车手续?

曹:不知道,但我给过他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