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案之前仍有大案(5/5)
觉得并不比哈尔滨便宜,他也注意到割肉的人割得很少,一斤或半斤,这在哈尔滨也是不常见的。 一个穿警服的男人走过来与李副局长打招呼,李洪杰介绍说,这是工商所的赵xx,负责这一带的治安。他走后闫自忠问:“他们现在值勤带不带枪?”“一般不带,”李洪杰回答,“自从出了高连国的案子,民警就很少带枪了,包括刑警。”闫自忠转向王春林:“你手下的人不带枪行吗?”王春林答:“现在这种情况下当然都带枪,平时还不一样。我认为平时带枪弊多利少。”
闫自忠点点头,没有开腔。 回到汽车里,闫自忠感到胸口又有些闷,连日的疲劳一齐袭来,使他渐渐支撑不住。车开出一段路,他昏昏沉沉地睡着了,手里还捏着半根香烟,直到响起轻微的鼾声,王春林把烟从他手里取走,捻灭在座位背后的烟灰盒里。闫自忠醒来时,车已停在南山矿指挥部门口,他开口说:“这次若是再放走他们,就很难对付了。而且,在这次以前,他们必然还作过其它大案。”他心里很清楚,培养一伙职业化的犯罪分子,正像培养一批职业警察一样,需要起码四五年时间,在这段时间里,每一次作案都在锻炼他们的智谋和胆魄。他们将干得一次比一次漂亮,只要不被警方侦破,总会弄到大钱。此后或洗手不干去外地经商,或组织成更大的团伙,利用劫来的金钱广施贿赂,取得保护。他很遗憾这伙人未能在初次、再次作案时就被剪除,以致酿成今日震惊全国的血案。也许正是因为一再作案而未被绳之于法,才使他们胆敢挑起更大的事端。 这能怪谁呢?怪警方无能?他不想这样简单地下结论,作案总归要比破案容易十倍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保证破案率达到百分之百,有些重犯终身不受惩罚。破案率再高,也不能有效地杜绝犯罪。他只相信一句古训:刑罚知其所加,则邪恶知其所畏。目前这座城市已被警察重兵封锁,观望破案过程不仅有全城百姓,还有全城的已经作案和预备作案的人们,若此案又像“1219”和“125”大案那样不了了之,用不了半年,鹤岗又将掀起新的一轮犯罪狂澜。走上台阶时,他忽然想到,这伙匪徒并未逃离鹤岗。是的,正因为他们屡次作案而未被拿获,就一定存在侥幸心理,等待再一次蒙混过关。这对警方来说无疑是个有利因素。
1990年12月19日,民警高连国被杀死在选煤厂地沟内。1991年1月25日,高连国的手枪出现在小金鹤储蓄所被抢现场。
。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