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问计策(2/3)

则皱起眉头,他们还没有积攒够军功。但二将见刘基这个统帅和武将之首的董袭都没有出言反对,所以也不能站出来唱反调。

刘晔将众人的脸色尽收眼底,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先前是误解了刘基的意思。

现在看刘基的脸色,显然之前刘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退兵的事情。

然而他的话已经说出口,没有自己跟自己“左右互搏”的道理。

刘晔的头脑极速运转,很快就想出一条他觉得能说服刘基退兵的计策!

刘晔正声道:“大都督!刘晔刚刚思得一策!”

刘基惊讶于刘晔的急智,他问:“子扬,是何计策?”

刘晔笑道:“在下此策,乃‘绝户计’尔!可使庐江壮大,亦可削弱荆州!”

刘基若有所思:“请讲!”

刘晔继续卖关子:“呵呵,大都督!如今我军控制江汉水道,荆襄之地任我军出入,只是受西陵制衡,大军无法越过西陵转进荆州腹地。

“若大都督退兵,则西陵将失制衡之用,我军也可利用水师之便!”

刘基疑惑:“子扬之言,是何道理?”

“呵呵呵——”刘晔自信一笑,答道:“大都督,如今荆襄空虚,我水师又可任意出入,为何不借此迁徙民人,充实庐江户口呢?如此即便大都督退兵,刘表、黄祖也只是空有荆襄之地,而无人口只实!”

刘基一惊!好家伙!刘子扬竟然叫我当人贩子!

不过这确实是一条好计策,如果能趁机掠夺南郡、襄阳、江夏三地的人口,那么将来再攻荆州,会容易许多。

且古今兵法都强调,军争比拼的是战争底蕴。古代社会什么最能代表战争底蕴?当然是人口!

《尉缭子》言:军之利害,在国之名实。

《孙子兵法》曰:兵法:一曰度,二曰量,三曰数,四曰称,五曰胜。地生度,度生量,量生数,数生称,称生胜。故胜兵若以镒称铢,败兵若以铢称镒。胜者之战民也,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,形也。

这都是在述说这个道理。

刘晔建议刘基学曹操迁徙汉中人口的做法,将荆襄之地的人口迁到淮南去,这确实是一招绝户计啊!

而且这个计策,现在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,因为刘基享有掌控荆州江汉水系的便宜。

只需要让徐盛在江汉两岸走一趟,保证能在刘表赶回来之前掳走数万人!

可关键在于,计策是好计策,但刘基真的愿意实施这项计策吗?

掳掠人口不同于刘基让祖郎购买百越土人奴隶,二者性质是不一样的。

不要怪刘基太理想主义,实则是因为刘基心中的理念并不是做皇帝。

作为穿越者,刘基的理想是更崇高的!

他所做的一切,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高高在上,不是为了能够掌握天下之大权!

这些都只是次要的。

刘基的目的,是为了将华夏领向不同的历史方向,让所有人能够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。

作为穿越者,是需要给自己套上一定的历史使命感的。

况且前世所受的教育,也让刘基和卑劣的功利主义者不同。

在功利主义者眼中,人是可以沦落为达成目的的工具的。因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鱼肉百姓,将身边的人视作物品,就像擦屁股的纸一样使用并丢弃。

这其实是很短视的做法,如果所有人都笃信功利主义,那么社会环境只会进一步败坏,所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三国:从单骑下扬州开始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问计策〗地址https://wap.275b.com/335_335604/1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