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章(1/2)

次日,柴荣亲自率全军北上,进逼绥州。

在离绥州约三十里地时,与定难军在无定河右岸遭遇。

柴荣重新排兵布阵,令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、滑州节度使白重赞统帅左军,居战阵之西,侍郑州防御使史彦超、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统帅右军,居战阵之东;宣徽使向训,领精锐骑兵居中;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领禁兵护驾。

此时定难军全军倾巢而下,左、中、路三路全是骑兵。

而周军除了中军皆是步兵,如此相对,兵力又不见优,结果可想而知。

左、右两路苦苦支撑,在定难军骑兵的铁蹄下伤亡惨重。

如果没有柴荣之前狠心杀人立威,想必左、右两路早已崩溃。

但周军中路的骑兵却与定难军杀得不分胜负。

柴荣给战马穿上铠甲上前观战,眼见局势不妙,便令赵匡胤、郑恩各率五千禁军增援左右二路。

赵匡胤增援左路,郑恩增援右路,这二人都是战场上滚出来的老油条。

只要一临阵,扫一眼就能判断出敌军哪里力量薄弱。

赵匡胤率五千禁军迅速突入左路战场。

一根铁棍是扫、砸、撩、刺招招见血。

左路于是迅速稳定下来,随后,右路的郑恩更是如下山老虎般地向前冲锋。

这周军不是不勇猛,只是被定难军骑兵气势所压制,冷兵器时代,大军对阵,气势弱的先崩溃,这是规律。

此时左右二路周军得到大军增援,又有两个勇将身先士卒,于是士气一振。

再加上皇帝亲自在后面督战,哪个士兵还敢逃跑?

这一逃跑,那就是一刀斩杀。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。

同样是死,不如冲上前去,死了还能给家人留些抚恤。

如此,周军左右二路步兵愣是用人命顶住了定难军骑兵。

柴荣见左右二路稳定下来,而中路又是打得难解难分,于是,命令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军全军支援中路。以求在中路获得突破。

张永德率剩余的二万禁军随即扑向中路。

本来柴荣计算好好的从中路突破的策略,就因为他战前编入贼匪的小错误差点功亏一篑。

赵匡胤、郑恩率领的禁军是自己往日的老部下,倒是没有影响。

这剩下的二万禁军中有三成是战前柴荣从贼匪中编入的。

这些人在随张永德向前冲杀时,倒也英勇,但一旦冲至阵前,遭遇定难军骑兵扑杀。随即乱成一团,左支右绌,不但不能带领周军向前冲杀,反而冲乱了周军原来稳固的中路阵型。

一瞬间,定难军向中路挺进了两里,逼向柴荣的观战处。

情势危急之下,柴荣亲自率领亲信骑兵。上前督战。

经过一阵的混乱,周军中路终于稳定下来,那是因为中路的土匪士兵被定难军杀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,被周军中路的骑兵偷偷一刀斩了。

战场上,这种杀人很常见,特别是如果有人影响妨碍到自己军队的安全时,背后一刀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。

但此时柴荣想要中路突破的策略已经胎死腹中了。

两军在无定河边厮杀了一整天。不分胜负。

天色将暗,两军共同鸣金罢战,后退扎营休整,以待明日再战。

此战,第一梯队残兵两万,加上柴荣带来的三万禁军,共计五万。对阵定难军李彝玉三万骑兵,周军死伤一万三千余人,而李彝玉只损失了五千骑兵。

战损比达到了三比一,这还是周国皇帝柴荣亲自督战。和周国禁军参战的情况下。

由此可见,骑兵与步兵的战力差别无其巨大。

还有就是,如果步兵与步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代周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二百一十章〗地址https://wap.275b.com/0_911/3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