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欢笑与团聚的春节(5/8)
犯罪的证据。事后才知道,杨新海每次性犯罪后都将证据销毁,这说明他犯罪是为了满足性需求,同时抢劫钱财,另外也说明他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。
随着杨新海作案次数的逐渐增多,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,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坏,社会上对犯罪分子的传闻也越来越离奇,几乎整个豫南地区都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。至此,公安机关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系列案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。为了稳定民心,也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,尽快破案,2003年春节前后,河南省公安厅下发了一份《豫南8·15系列杀人案宣传提纲》。提纲向社会公开了以前从未披露过的一些杀人案件信息,包括这些杀人案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犯罪的特征,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特点,并明确指出:这一系列杀人案系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。提纲的发布,说明警方的视野已进一步扩大,已经开始将更多的特点相似、手法相似、作案时间相似的案件并案侦破。应该说,这个提纲的发布,是公安机关在侦破杨新海案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。
提纲写道:"2001年8月15日以来,在我省豫南地区的漯河、驻马店、开封、许昌、周口7市11县的农村发生了12起入室强奸、抢劫、杀人案件,死亡39人,重伤4人。"
提纲对犯罪嫌疑人特征的描述是:1、犯罪嫌疑人为1人,男性,年龄在25-40岁左右,身高160-167米,体态中等偏瘦,中体八字步,行走时稍有左右摇晃,随身可能携带有作案工具。2、该犯罪嫌疑人熟悉农村生活和环境。长期有家不归,无家可归或时出时归,流窜于农村地区、昼伏夜出、单身活动或游村串户。3、经济条件差、性格内向孤僻、有前科或是有作案史。4、其家庭成员也有可能是受过打击处理的人员。
公安机关在提纲中号召说:"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只要我们放手发动群众,大打一场围歼犯罪分子的人民战争,就一定能让杀人凶犯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。"
提纲中强调:为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请各地干部群众提高警惕,协同作战,及时举报有嫌疑的犯罪人员。
提纲中还承诺:"对提供重要线索使此案直接得以破获的有功群众,将奖励人民币10万元。"
这份提纲仅在西平就印刷了30多万份,并在重点地区逐户进行了发放。另外,在漯河、许昌、周口等案件多发地区,也有此类宣传单的发放。
据警方透露,提纲下发后,群众举报十分踊跃,有时仅仅是一个乡镇派出所一个月就能接到上百起举报。但是,这种大密度的工作进行了几个月,也未能发现真正的凶手。随后警方进一步扩大了视线。据警方人士透露,他们在"8·15"会议后即锁定了系列杀人案凶手的基本特征,并发放内部资料全面部署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动。2003年五六月份,警方依据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画像和犯罪特点,一方面发出通缉令和协查通告,一方面派出大批警员到各乡村进行排查。对曾有过犯罪记录并常年不归者给予了特别的注意。
当地公安人员在排查中,发现杨新海至少有五个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:一是年龄相符,在25-40岁之间;二是身高相符,在160-167米之间;三是经历相符,曾于1995-2001年8月的时间段内,因入室盗窃、抢劫、强奸被劳改、劳教过;四是家庭环境相符,家庭经济条件差,熟悉农村生活和环境,长期有家不归;五是性格相符,内向、孤僻,有作案前科。于是,杨新海被列入了重点排查对象。但参与排查的人员始终没有见到杨新海,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踪迹。
当地公安机关曾多次找到杨新海的父亲杨俊关家,要求其提供杨新海的具体情况,但由于杨新海多年有家不归,与家里基本上失去联系,杨俊关确实无法说出他的确切去向。但杨新海的重大嫌疑又排除不了,当地公安机关只好把杨俊关拉去进行抽血检验。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,各人的dna图谱也各不相同,虽然是父与子,但dna图谱也存在着差异。所以,对杨俊关的检测结果,并不能确定杨新海就是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。案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
2003年3月初,杨新海在西华县迟营乡胡桥村制造了一起灭门惨案后,很快来到周口市。他在市郊的一个小旅馆住下,就到街上去买羊肉串吃。他一下买了5串羊肉串,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,忽然,他发现街对面的墙上贴了一张通缉令,职业犯罪的习惯,使他对这类东西很感兴趣,不禁走了过去,想看看在通缉什么人。
这一看令杨新海吃了一惊,原来正是通缉豫南地区"8·15"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的。
虽然案件还没有侦破,但刑侦专家们已对案犯的画像已经清晰地描述出来。杨新海默默地念道:"犯罪嫌疑人为1人,男性,年龄在25-40岁左右,身高160-167米,体态中等偏瘦,中体八字步。家庭经济条件差、性格孤僻、内向、有前科或是有作案史。该犯罪嫌疑人熟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